日前,世界旅游网盟与山西临汾人民政府、南开大学联合发布的《2024大河文明旅游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指出,大河流域是人类存活进步和文明进步的源泉。大河文明旅游的进步方兴未艾,形成了不相同种类型的旅游商品,出现很多新兴的大河文明旅游业态。将来将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的要紧组成部分,旅游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。
文化旅游部资源开发司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发布的《中国旅游景区进步报告(2024|2024)》显示,2024年中国水域景观景区总接待人数达到7.88亿,仅次于文化遗迹景区,在所有景区中排名第二;2024年,中国水域景观景区创造旅游总收入731.34亿元,仅次于地质地貌景区。这样来看,大河旅游拥有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。
日前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还发布了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优质进步规划纲要》,提出保护、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,建设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。
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妈妈河,保存了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景观。沿线有丰富的沙漠、草原、瀑布、峡谷等自然景观,旅游资源丰富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4年十月,黄河流域3A级及以上高级别景区1010个。在过去的10年里,沿黄河城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,表明大河旅游市场飞速发展。
为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,陕西、河南、山东沿黄河建设了很多生态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,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,同时向游客传达生态保护理念,努力创造旅游进步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。报告指出,进步河流旅游,生态保护一直是第一位的,构建革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河流旅游进步新模式;形成供需平衡、文化旅游一体化、绿色进步、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。